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解码绿水青山“变现密码” 丽水VEP改革迈向2.0时代——市政协专题议政会侧记

瓯江潮涌,青山作答。10月27日,丽水市政协五届十八次常委会专题议政会举行,“创新开展特定地域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0版”这一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温度的主题,让会场内外涌动着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的思想热潮。

这场高规格的协商议政,既是对丽水多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的复盘总结,更是迈向2.0时代的探索冲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与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共商良策,让这场“头脑风暴”既有理论高度,更有落地力度。

从GEP到VEP:生态价值的精准跃迁

“如果说GEP摸清了丽水生态的‘总家底’,VEP就是给特定山林、具体水域办了张市场认可的‘身份证’和‘产权证’。”会场内外,这句生动的比喻成为共识。

从2018年启动GEP核算课题研究,到2019年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再到2024年再次入选全国首批试点、深耕VEP深化应用,丽水用八年时间完成了“价值发现”到“价值盘活”再到“价值创造”的三次跨越。这背后,是发展理念的系统性变革——从静态守护“绿水青山”的“资源观”,迈向动态经营“绿水青山”的“资本观”,让宏大的生态价值精准锚定在一个个可交易、可经营的具体地块和项目上。

“这是一场迭代超越的探索,更是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的关键一步。”正如与会者所言,VEP的核心价值,在于让生态产品从“无形”变“有形”、从“无价”变“有价”,实现高水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

破局攻坚:多方献策解堵点

“推进VEP金融创新,还存在评估体系不完善、项目谋划水平待提升等难点。”中国人民银行丽水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顾锦杰的发言直击要害,也引发了全场共鸣。

议政会上,5位发言者立足实践、各抒己见,带来了针对性极强的“解题思路”。丽水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张银银从生态系统服务核算的丽水模式出发,为VEP评估与实践提供学术支撑;云和县政协副主席吕明分享绿色金融视角下的云和探索,给出基层实践样本;市政协委员、浙江丽水市自然资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游根华聚焦国有资本“主力军”作用,提出优化考核评价、创新收益转化等路径;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赵丽群借鉴兄弟城市经验,建议通过提高项目谋划标准、配套产业基金等方式精准招商。

“站位高、选题准、调研深、建议实、质量高”,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对本次议政会的成果给予高度肯定。这些来自一线的观察、基于实践的思考,为VEP改革破解瓶颈、拓宽路径提供了宝贵智慧。

长效推进:让协商成果落地生根

协商的价值在于落实,探索的意义在于长效。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科学构建评估体系、丰富应用场景、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及金融风险的关系,做好协同联动与政策争取。

市政协早做好了“后半篇文章”的谋划。“要一题到底、持续深耕,实现‘多年同主题、每年有侧重、一届成系列’。”市政协人资环委以“双碳”作为服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切入点,从2022年“中国碳中和先行区”创建到2025年“生态固碳”,市政协人资环委的深耕细作,正是丽水久久为功推进生态改革的缩影。同时,广泛宣传推介“生价”品牌、用好全国政协等重要平台争取政策支持,一系列举措让协商成果转化有路径、有保障。

休会铃声响起,思想的碰撞仍在延续。从GEP到VEP,从试点探索到2.0版升级,丽水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道路上持续领跑。这片绿水青山间,一场关乎发展范式的变革,正书写着“两山”理念实践的新篇章。


[ 返回首页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