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典型案例选编】“亲青”服务,为“缙青”回归赋能增效





编者按

 

  2024是丽水市政协“界别工作提升年”,广大政协委员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情怀,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认真履行职责,在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方面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个体履职和团队履职典型案例。市政协微信公众号在“典型案例选编”栏目将连续刊发他们的履职经验和亮点成果,总结推广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做法经验,激发全市政协委员在新的一年里互学互鉴、同促共进,大力营造积极主动、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更好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展现新时代全市政协委员“真联系·不一样”工作成效。

 

 

 

  【履职团队简介】缙云县政协共青团和青联界别活动组:现有政协委员6名,组长刘容似系第十届缙云县政协委员,共青团缙云县委副书记。

 

  作为全国唯一以黄帝名号命名的缙云县,多年来其青年人口一直处于流出状态,尤其是缙籍大学毕业生近五年来回缙人数仅占总量的一半,人才外流忧患正逐年加剧。如何帮助党委政府破题抓住青年根脉?缙云共青团和青联界别政协委员着眼缙籍青年返乡这一关键,用“青年人最懂青年人”的思维,让界别委员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用更多的“亲青”服务,为缙青回归赋能添力。

 

 

 

“心”搭建“亲青”桥梁

 

  “想不到老家企业原来有这么多新技术、新产品。”来自湖南科技大学的应熠凯在参加了“暑期家乡行·走进缙云智造”研学活动后掩饰不住对家乡发展的惊讶,他表示未来步入社会回老家发展也是个好选择。青年人才不愿归乡原因之一便是学生时代对家乡接触面不广,对家乡发展布局、支撑产业了解不深。缙云共青团和青联界别组依托自身辐射带动青年能力强、影响力大的优势,联合共青团缙云县委等部门共同开展了诸如“缙青回归创业创新”调研交流、暑期家乡行、809000缙情说宣讲、百名学子祭祀轩辕黄帝等活动,让莘莘学子走进园区企业、心向黄帝缙云。各种联谊活动让更多缙籍学子重新认识家乡,埋下返乡的种子。

 

“效”激发履职活力

 

  “Cue出你的假期愿望清单!”在青年学生密集归家的假期,这句来自缙云共青团和青联界别的口号,曾在短短一周时间就收到了420余条不同青年的心愿单,而在委员们的共同努力下,一条条建议、一个个愿望,大都成为如为假期返乡大学生特别打造的“青睐自习室”;实现预约开放的中小学校文体场所;发动各委员单位及企业共同推出的230余个青年暑期实习岗位等实实在在的惠青举措。

  为满足在缙青年“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需求,缙云共青团和青联界别组多次前往各大优秀培训机构、社会组织学习经验,并以招募夜校合伙人的形式联合青创客代表、律师事务所、艺术培训中心等团体为在缙青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专业技能、拓展交友社圈。截至目前,该活动已推出19期“青年夜校”新课程,为400余名回缙青年提供“充电赋能”新场景,获得了极好的社会评价。

 

“实”推动界别发展

 

  根据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要求,缙云共青团和青联界别组确定了每位委员联系5名以上界别群众要求,其中致力于青年公益服务的杨鹏鹏委员将一大批回缙发展的00后高层次青年人才吸纳进了“爱在蒲公英”志愿服务组织,以共同的价值观开启了公益组织的2.0版创业路;界别委员、抖音千万粉丝账号“石村小月”的负责人丁县枫走进缙云高级技工学校面向在校生讲述自己“逆流而上”的返乡创业故事,让学生坚定留乡创业的信念决心;翁杰、陈诗洁、江政儒等5名界别委员与9名新青年工作室的委员分别走进学校、园区企业、基层镇街与青年学生交谈,集思广益形成了《关于助推小城镇新型夜经济发展的建议》《关于助力青年就业创业的建议》《关于助力缙云青年创新创业,拓宽青年就业渠道的建议》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提案。

  涓涓细流汇成海,点点纤尘积就山。“亲青”服务润物细无声,却为“缙青”回归极大赋能增效。2023年,回缙的大学本科生就有2633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7人。今年回缙的大学生已达1982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7人。

  缙云共青团和青联界别活动组在履职中用坚韧有力的“一根头发”,团结、带动和影响整个界别的“一把头发”,他们深刻体会到,界别活动组履职需要有清晰的定位,不同界别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界别活动组要在履职中牢固树立界别意识,做到分门别类、因类施策地服务界别群众。界别活动组履职需要坚持长效赋能,只有建立持续性履职的长效机制,才能扩大联系界别群众的广度、深度,不断提高政协组织的影响力感召力。


[ 返回首页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