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典型案例选编】涂则丹:为农产品插上“云翅膀”





编者按

 

  2024是丽水市政协“界别工作提升年”,广大政协委员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情怀,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认真履行职责,在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方面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个体履职和团队履职典型案例。市政协微信公众号在“典型案例选编”栏目将连续刊发他们的履职经验和亮点成果,总结推广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做法经验,激发全市政协委员在新的一年里互学互鉴、同促共进,大力营造积极主动、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更好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展现新时代全市政协委员“真联系·不一样”工作成效。

 

 

 

  【履职委员简介】涂则丹:遂昌县第十届政协委员。浙江赶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遂昌农村电商委员会客厅成员,高级电子商务师,高级互联网营销师。

 

  作为一名2022年加入政协队伍的新委员,涂则丹努力在政协舞台上书写着“委员作业”,也不断加深了对“政协委员”内涵的理解。她说,“政协委员”是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是一种履职的动态存在。

 

紧盯痛点

巧借“电商”勇探索

 

  涂则丹大学刚毕业时在杭州阿里巴巴从事电商工作,怀揣着对乡亲的牵挂和对家乡的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毅然返乡。从未与田埂、锄头打过交道的她,在初回遂昌时与“助农”二字格格不入。尽管如此,带着一颗履职为民的朴素之心,她一头扎进农村,走街串巷、进村入户,寻找农产品上行的“金钥匙”。彼时,遂昌农村电商发展如火如荼,通过近半年的学习和调研,她不仅和农民“打成一片”,脑海中那幅以数助农的图景也慢慢浮现。

 

  涂则丹和所在的赶街团队为了“帮助中小农户卖出村货”这一目标,在市场、田间、农户中来回奔走,最终提出创新“村货进城”新模式,即搭建“合伙人体系+商品库+技术平台”新框架,也就是说在县城成立农产品新零售店,通过对县域上千名中小农户的精准溯源,将本县的生鲜土货以“线上+线下”渠道直接销售到县城社区居民手中,这样一来,就建立了中小农户和消费者之间的新桥梁,也开辟了农民从丰收到增收的新路子。据统计,截止2019年,先后有近2000农户加入赶街村货供应体系,上万个商品库、涉及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多品类几千种的农产品供应体系相应建立,辐射180个村,受益人群2万人。

  涂则丹和她的伙伴们聚焦遂昌中小农户在农产品销售中的“痛点、堵点”,巧借电子商务发展的“时代东风”,创新服务模式,帮助农民卖货变现,帮助全县数百名合作农户家庭年均增收3000元。为进一步探索促进西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有效路径,涂则丹尝试将委员会客厅开到东西协作结对县四川省通江县,形成电商扶贫的“通江模式”,让以遂昌农村电商模式为代表的“浙江经验”向西部有效输出和落地,获得时任省政协主席葛慧君的肯定。

 

授人以渔

“倾尽全力”为农育才

 

  “大家好,这里是‘清水源’,这是我们家放蜂筒的环境,在这高山上,经常信号都没有,我在这里已经养了30多年蜂了......”谢法云,一名地地道道的蜂农,从培训前还在使用老人机,到积累几万的粉丝,老谢正是通过参加一场场赶街举办的免费培训,开始学习视频拍摄和直播。通过短视频,老谢让大家看到了真实的养蜂人生活,每天上山检查蜂桶,照料蜜蜂,还有各种大山中的“新鲜事”,成功为自己的蜂蜜打开了销路。通过直播,他养殖的中蜂年产蜂蜜800多斤成功卖出,年收入达20多万元。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电商助农,人才是关键。为进一步激发乡村“带货卖货”的内生动力,涂则丹所在团队围绕培育“符合时代需求的乡村振兴人才”,成立了浙江赶街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通过整合国内外电商领域优质资源,“线上+线下+现场”“理论+实操”等方式,为电商从业者、农民提供全方位培训800余场,累计受训20000人次,培育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民、服务于农村的“新农人”,这些“泥腿子”们洗脚上岸,从一张白纸开始,不断练习拍摄技巧、尝试直播带货,已经成为拥有几万抖音平台粉丝的“小网红”,也成功带动了身边人致富增收。

  涂则丹是政协委员队伍中年轻而普通的一员。在3年的履职过程中,她深深地感受到:政协委员要有深深的为民情怀,不论是做电商还是当委员,都要当好“服务员”,纾难解困“零距离”;政协委员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只有聚焦自己熟悉的领域,才能当好反映社情民意的“接收器”;政协委员要有踏实的工作作风,只有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才能让调查研究“链”接民意。


[ 返回首页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