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长廊 >> 往事勾陈

我与南明山的千年情缘

我一个地道的山东人,毕业后在丽水一待就是十年,与我一起来丽水学院的几位博士都已经离开丽水了,而我已经把这里看成第二故乡。这里我想说说我与南明山的千年情缘!

 

(北宋,米芾南明山题刻刘泾书赞)

南明山,久负盛名!系属栝苍山脉,紧邻瓯江,自然景观独特;唐宋以降,士大夫吟诗题刻,人文景观悠久!水绿石奇,松竹参天,石梁摩崖,文明江南!

但来丽水前,我对此一无所知!

一、南明石刻上的千年家族情缘

2013年8月,来丽水学院入职后,也不知道什么缘由,就登上了南明山。在石梁下,正对着遒劲的石刻文字“半云”“悬虹”赞叹不已的时候,突然发现石狮上方崖壁上有两竖行风化的基本看不见的正楷,内容为“晁端彦,美淑遊”!看到同姓本家人,内心那是惊喜万分!就站在那里对着两行文字瞻仰膜拜了半天!下山后,在网上查了一下“晁端彦”的资料,才发现这位祖先是北宋时期的著名人物。当年回山东老家过年祭拜族谱时,特意查看了北宋时期的诸位先祖,赫然看到“晁端彦”为我族中眷近祖四世!整个人震动不已。难怪我来丽水工作,千年以前我家祖先就已经到过这里了!

 

 

(北宋晁端彦、黄公嵓题刻南明山石梁)

晁端彦(1035-1095),字美淑,欧阳修门人,宋仁宗嘉佑二年丁酉(1057年)与苏轼、苏辙、曾巩、程颢、张载同榜进士!其子晁补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1075年) 诗云:

“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浅深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馀芳鲜。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

苏轼此诗作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当时苏轼已离开杭州任密州(山东诸城)知州,应是闻知美叔祖(时任两浙刑狱)游西湖,做了一首推介怀念西湖的诗歌。同年,美叔祖游处州南明山,并在石梁、高阳洞两处留下题刻,《括苍金石志》也有记载。

后来查史料才知道,我家族谱中近祖晁迥(字明远,谥文元,948~1031,晁端彦曾祖父)亦曾监婺州税丞三年。明远祖为北宋文学家,官累至刑部尚书,擅长吐纳养生之术,通释《道德经》,开两宋晁家藏书之始,宋真宗多次称赞他为“好学长者”。婺州、处州相邻,南明山又是葛洪炼丹处,是两宋文人常游之所,明远祖定曾游历于此。

我来丽水第二年开始,一直到今天都为丽水财政系统教授“八段锦”等养生课程,难道冥冥之中与祖上的“税丞”“善吐纳”“名讳崖刻”有关?

二、“南明山”名字中的千年文化情缘

我曾问过很多丽水人,这里为什么叫“南明山”?回答都是一样,“不清楚”。

“南明山”的名字至少在北宋时已经有了。北宋绍圣年间(1094-1098)处州知州刘泾请好友米芾书题写“南明山”三字(文首插图即是),现在依然镌刻在南明山云阁崖上。

其实,“南明”二字包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与五经之首《易经》有直接关系。首先,“南明”有圣王治理天下使之光明的深刻含义。《易经·说卦传》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意思即为,古圣先王坐北朝南而听治天下,面向光明而治理天下。“南明”还与天上的“北极帝星”相对应。第二,“南明”暗含着“离卦”之“火”。唐宋期间,每到雨季,瓯江水总会泛滥,造成城南洪涝。“南明山”在丽水城南,紧邻瓯江,把山命名为“南明”,也有用“火”克制大水的意思。第三,“南明”与“丽水”有紧密联系。隋唐时在今莲都区设丽水县。而在传统文化中,“丽”与“离”字义相关、字音相同,“丽”即是“离”,在古文献中常互用。《易经·序卦传》曰:“离者,丽也。”“丽”本义为附着在鹿头上一对光彩亮丽的角,后来孳延出光亮、光彩、美丽的意思,与“火”有共同的特性。所以,“丽水”之名,除了表示“美丽的江水”,本身还含有“水火互相牵制,水火既济,风调雨顺”的意思。

三、南明山中的亲友情缘

十年间,曾与家人、朋友无数次游览南明山。

特别是女儿,我们在丽水的每个春天都会带她爬南明山。女儿2014年10月出生于丽水,一岁前我抱着她爬过一次南明山,记得当时还坐在我腹前的婴儿板凳上。女儿特别喜欢南明山巨大的竹笋、半云亭的水帘、“神仙桥”。她每次爬山都要在这几个地方玩半天。有时,我也会带她认认石梁上的刻字,在祖先名讳旁转转,她就趴在那个石狮子上模仿狮子睡觉。(见文首插图)

幼儿园小班前一年,她突然说“不要去南明山了,不好玩,太累了”。后来我想了个办法,重新燃起了她对南明山的兴趣。当时,青田的一个朋友送来两条活着的红色田鱼,一条吃了,另外一条女儿不让杀,就养在了盆里。女儿给这条鱼起了个可爱的名字,叫“泡泡”。“泡泡”坚强的在盆里活了好几天。后来开了一个家庭会议,为了让“泡泡”活的更久,需要给它找个更好的家。和女儿认真商量的结果就是,从应星楼和南明山的两个鱼塘中最终选择了南明山,女儿说南明山有仙气。我俩选择了一个天气晴朗的上午,她十分不舍地把“泡泡”运到南明山第一鱼塘,放生了。看着“泡泡”慢慢游到了鱼群里,女儿是说不出的高兴和难过。后来,女儿经常问我“泡泡还活着吗”。我就借着编睡前故事,让“泡泡”长大变成了南明山鱼王,并且生了很多小鱼泡泡后代。再后来,“泡泡”非常努力地学习、修炼,成功跳到了第二鱼塘,变成一条龙,飞到天上去了。“泡泡龙”在天上的一个工作就是掌管丽水的下雨。“泡泡”的故事,让女儿又重新喜欢上了南明山。她的整个幼儿园阶段,经常拿着山东馒头去南明山喂鱼。下雨时,女儿常常会抬头望天空的云,希望能看见变成龙的“泡泡”。

 

(女儿在南明山第一鱼塘喂她放生的鱼王“泡泡”)

南明山也是来访丽水亲友们的必游之处。亲人们来南明山,我会给他们讲祖先的故事,并带他们去祖先名讳处看看。2017年,父母和弟弟妹妹们来丽水,父母看到祖先的名讳的第一反应,非常激动,随即下跪磕头,我们也都在后面跟着磕头。父母磕头起来后,还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说“祖先保佑……”。

友人们来南明山,我会给他们聊聊南明山的地理人文。在鱼塘边欣赏会跳到岸上吃食的鱼,在竹林边听听竹风,在半云亭歇歇脚,在石梁下、高阳洞聊聊北宋文人聚集于此的盛况和历史。还会讨论“仁寿寺”所表达的宋代儒佛思想的融合。也会在葛洪炼丹井边转转,在仁寿寺外面的平地上导引吐纳一番,练完功就向那里的“易友”们讨杯茶喝。曾多次与台湾蒋世杰老师,走到南明山高处,俯瞰丽水,北望白云,东观少微,感受括苍山脉的苍苍绵延之势和山高水长之风。

 

(2021年8月,为拍摄国家体育总局的“明目功”教学视频,丽水市电视台在南明山石梁下的取景)

每过一段时间就来一次南明山,慢慢行走其中,已经成了我的生活习惯。我在南明山里,走走停停,看看想想。有时会用手摸摸“青青翠竹”,有时突然想到“衣冠南渡”,有时会听着婉转的鸟鸣声入迷,有时也会感叹千年一瞬。

每个人都生活在祖先的血脉中,也都沉浸在中华族群的文化里。就我个人而言,非常希望南明山能以她特殊的自然人文魅力被更多今人看见,同时也衷心期盼,南明山能够继续保持这份静谧与安详,好让千年以后的来者也能在这里觉悟到生命的延续!



[ 返回首页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