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学党史 讲心得】叶伟勇:“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此语出自清代陈澹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用于表达,想做好一个时段的事情,就得从长远来考虑;想弄好具体一个方面,就得从全局出发来谋划。


  习近平同志2002年10月至2007年3月先后任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和省委书记这段历程,在习近平同志的地方领导实践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不仅在于他作为省委书记全面领导了浙江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省份的工作,更在于他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结合浙江实际,提出并落实了作为浙江省域治理总纲领和总方略的“八八战略”,对浙江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为浙江转型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理念和实践准备。


  习近平同志在领导浙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创建生态省、建设法治浙江和平安浙江、建设文化大省、推进民生实事、加强党的建设等实践中,充分展现了高超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宏观决策水平、突出的政治驾驭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也充分展现了深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真挚朴实的为民情怀。时光流逝,一转眼已经近二十年过去。今天,在建党一百年之际,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无不为之感动和感叹。邓小平同志曾说:“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也才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结合前一阶段的学习与思考,我有几点心得与大家探讨交流:


  一、要紧盯目标任务,以战略思维强化顶层设计


  21世纪初,我们浙江省经济总量排在全国第四位,我国沿海几个省份如广东、江苏、山东都排在前面,而且经济增长势头非常好。如何实现“全面小康”,是那一时期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和任务。一直以来,经济社会的协调性和均衡性发展是我们浙江的优势所在,也是我省的特色。当时对于要不要跟广东等省去拼增长速度的问题,是我们解决发展途径首要解决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一开始就马不停蹄地下基层调研,到2003年春节前把11个市跑了一遍。他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思考。明确指出:我们不要跟人家拼增长速度,而是要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下大功夫,要把这个优势进一步发挥好。2003年7月10日,在省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在总结浙江经济社会多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全面系统阐释了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指向未来的八项举措,这就是“八八战略”。“八八战略”第一个“八”所指的“八个优势”,并非单纯指已经体现出来的优势,而是结合实际作出的总体把握,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具体而言,是将已经显现出来的体制机制、产业特色、协调发展、生态、文化等优势进一步发挥好;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的优势;对于一些劣势,要通过努力转化为优势,或者避开劣势。第二个“八”是指八个方面的举措,是针对进一步发挥、培育和转化优势提出的。通过实施这些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八八战略”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回过头来看,习近平同志在10多年前提出的“八八战略”非常具有前瞻性,与他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非常吻合的。在“八八战略”里面,习近平同志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已经体现出来。


  二、要坚持点面结合,以系统思维推动全线共进


  21世纪初,浙江省经济总量虽然靠前,但如何尽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习近平同志当时提出“两手抓”,即: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一手抓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两者并重。这个提法,习近平同志当时生动地描述为:“腾笼换鸟”和“凤凰涅槃”,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坚持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等几个关键点。具体实施了三大举措:第一,制定了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第二,议定了“三大产业带”发展规划,即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发展规划。第三,为推进“八八战略”和“三大产业带”规划的实施,部署了一批大工程、大项目,称为“五大百亿”工程。这“五大百亿”工程,具体包括“百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百亿科教文卫体建设”工程、“百亿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百亿帮扶致富建设”工程,涉及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在2003—2007年间总投资达3000多亿,这些工程和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八八战略”落地。紧接着,浙江省政府又针对软实力建设提出“八大科技创新工程”,包括:先进制造业创新工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生态省和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工程、科技兴海创新工程、人口健康与公共安全科技创新工程、服务业科技创新工程、基础研究创新工程、软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等。对这些具体工作,习近平同志都亲自听汇报、提要求。在硬环境和软实力两方面,习近平同志不仅对浙江的现实情况了如指掌,而且对长远规划有着系统要求,使浙江的发展在各项具体工作的推动中更好地兼顾了发展的均衡性和协调性。


  三、要注重区域协调,以迭代思维实现跃迁升级


  长三角一体化是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的重要途径,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首先提出构思并实际推动的战略规划,得到了上海、江苏的赞同和支持,长三角一体化从这里起步,之后又成为国家战略。2019年12月,国务院制定了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确定长三角为亚太地区的重要门户、世界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着力把长三角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关于区域协调,习近平同志有一个重要的战略部署,就是接轨上海,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接轨上海就是接轨发展,就是接轨国际化和现代化。我们要乘上海之船发展,然后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对于当时有些同志对长三角一体化的一些担心,担心企业外撤,到长三角的其他省份和城市去发展,会不会造成浙江的产业空心化。习近平同志坚定地说,企业是否走出去,是从经济规律、企业发展以及市场和资源等各个方面来衡量的。这是全局的意识,也是浙江的责任。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部署和推动下,第一次长三角峰会2005年下半年在杭州召开。在长三角峰会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长三角一体化”,并提出了一些重点方面的具体设想。比如,交通基础设施联网——公路、铁路、海运、江河运输;环境共治——长江、太湖水、空气等治理;金融一体化——比如银行业;公共服务一体化——比如医保。此外,习近平同志还重点讲了长三角各地区之间推动产业互补的问题。事实胜于雄辩。现如今,长三角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 返回首页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