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认真学习了《习近平在浙江》采访实录。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担任主要领导的工作历程中,深切感受到了总书记真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责任担当、务实的工作作风……有感悟,有收获,有提升,也勾起了我当年陪同习近平同志在丽水调研时的场景回忆。他对扶贫工作的真重视,对老百姓的真感情,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下面,我就把自己当时的所见所思所悟,与大家分享。
习近平同志在主政浙江期间,曾8次赴丽水调研,我陪同调研或参加座谈4次。2007年1月22日下午,习近平同志在丽水龙泉的竹垟畲族乡,冒雨上山考察了由200多户茶农合建的茶叶基地,还到金田村察看了下山脱贫小区和菇业加工厂。23日上午,习近平同志在龙泉市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衢州、丽水等市和省直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省市县的相关领导参加座谈,我是从丽水赶过去的。
座谈的主题是“加快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习近平同志说:“扶贫工作是一个难点,多年的扶贫下来,没有肉都剩下些骨头了,所以我第一次围绕这个主题,安排了这次基层调研。”总书记的讲话情真意切,充满了对老百姓的浓浓深情,有三点讲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历久弥新!
一是对扶贫的关切。习近平同志说,他对农村工作是有感情的,尽管出身在城市里,但是我也是农民的儿子,家里世代也是农民。从陕北高原到冀中平原,从厦门到宁德、再到浙江,一直是带着感情做这件事的。浙江是个富省,但我还是情系贫困。贫困在浙江虽然比例是小的,人口是少的,好像无关浙江大局,错了,一个也不能少。
二是对农民饮用水的关心。习近平同志说,我们一天到晚喝着矿泉水,喝着农夫山泉有点甜,人家喝的是苦涩的水,还要喝水五年,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吗?像改水改路这些基础设施的力度还要加大,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
三是对欠发达地区的关怀。习近平同志在肯定欠发达地区工作取得成果的同时,强调要完善区域协调结对帮扶机制,发挥山海资源优势,发达地区的优势产业要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性发展,使之成为全省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新的增长点的提法就是在丽水提出的。
郑板桥说:“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莫论官位大小,不管身处何职,常怀为民之心,常听为民之言,常思为民之策,常兴为民之举,常记为民之托,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树了标杆,作了表率。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我们自当铭记于心,砥砺于行。